國家生產力4.0發展方案至113年

國家生產力4.0發展方案(至113年) |工業革命4.0

中華民國政府大約每10年會提出一份生產力發展報告,自60年代起,時代進步飛快,現已進入智慧密集的時代,學習知識相當容易,究竟還有那些方案?一次帶你看個仔細。

因應世界第四次工業革命(4.0),推動數位化及預測化

高齡化時代來臨工業革命4.0後,就業人口縮減,產業又須和國際競爭,配合國內產業情勢,主要以製造業、商業服務業、農業來共同推動網實融合系統(Cyber Physical Syetem;CPS)帶動生產朝向數位化、預測化、人機協作化發展。

從60年代的勞力密集,70年代的資本密集,80年代的技術密集,90年代-00年代的知識密集,至今已進入智慧密集時代,從水力、蒸汽機械演進到物聯網、大數據的智慧工廠,誰跑得夠快就能成為贏家,各國皆積極推動產業轉型,此時智慧機械、工業大數據、供應鏈生態聯網就是關鍵的競爭要素。

現況檢視

製造業

東南亞國家崛起,開發中國家搶占量產市場,工業國則搶占高端客製化市場,政府策略性地選擇一些領航產業,優化產業結構,以鞏固國際競爭力(如台積電2230),集成電腦化/數位化/智能化技術,發展具備有適應性、資源效率、及人因工程的智慧工廠,以貫穿商業夥伴流程及企業價值流程,創造產品與服務客製化供應能力。

商業服務業

中小型服務業外銷能力不足10% ,將以自動化商業為基礎,整合大數據/物聯網/雲端科技/自動化技術等,進而發展各項智慧加值商業服務應用。

農業

勞動人口老化,且決策無法因應氣候或水資源變化即時調整,小面積耕作方式生產效率低,品質也有差異,將導入人機協同作業機械,提高勞動生產力,並建構GIS等空間資訊大數據分析決策模組,推升高質化精準生產。

目標與具體作法

目標:2024年達到

製造業:人均生產總額提升60%,達1000萬元
商業服務業:人均生產總額提升40%,達230萬
農業:人均生產總額提升70%,達250萬

六大主軸:

  1. 優化領航產業智慧供應鏈生態系統
  2. 催生新創事業
  3. 促進國產化
  4. 掌握關鍵技術自主能力
  5. 培育實務人才
  6. 挹注產業政策工具

具體作法:

  1. 選定電子資訊製造業、金屬運具製造業、機械設備製造業、食品、及紡織製造業、零售及物流服務業、領航農業(蝴蝶蘭、種苗、菇類、稻作、農業設施、養殖魚產、家禽/水禽、溯源農產品、生乳、海洋漁產)等,深化其企業內垂直價值鏈智慧化能力、以及打造產業水平供應價值鏈智慧化能力,優化產業結構,鞏固國際接單能力。
  2. 新闖產業含CPS零組件(如感測器、傳感器、控制器等)及智慧設備製造業,CPS解決方案服務業,積層製造關鍵設備、系統、零組件、材料產業、以及醫材、金屬加工積層製造應用新創產業。
  3. 藉由推動導入生產力0關鍵系統與零組件、及服務產品的過程,促進國產化。
  4. 掌握(CPS)智慧生產與服務核心關鍵技術自主力,掌握積層製造核心關鍵技術自主力(聚焦醫材、金屬加工製造業)。
  5. 產業從業人員能力提升;產學連結跨域科技人才培育;產學研連結培育國際實務人才;產學研單位延攬國際專業人才。
  6. 針對所選定的領航產業,優先運用產業升級轉型相關政策工具,促進各企業(商家)、工廠(工場)建置生產力0設施能力、研發能力、經營管理能力,並針對先進積層製造應用,研制配套法規,以促進醫材應用。

雖是針對台灣優勢產業提出的相關對策,政府部門對於其他產業也有相關規劃,期盼各產業能夠齊頭並進,共同讓世界看見台灣。

【文章出處】好事貸