每年5月報稅季,民眾熟知的節奏是「5月報稅、7月退稅」,但這段期間同時也是詐騙案件的高發時機。根據內政部警政署165打詐儀錶板與新聞報導指出,詐騙集團常以「退稅通知」、「未完成報稅流程」等名義,透過簡訊或假冒官方電話進行詐騙。受害對象以65歲以上長者及忙碌的上班族為主,顯示高齡族群在資訊辨識上較為脆弱,而上班族則容易在工作壓力下降低警覺心,成為詐騙集團鎖定的對象。
2025年,受美國對台關稅調整影響,財政部延長報稅截止期限至6月30日,雖為納稅人爭取更多申報時間,卻也變相讓詐騙集團有更多空窗期可乘之機,透過簡訊、LINE、社群廣告等方式,假冒國稅局名義進行釣魚詐騙。
除了資訊安全風險外,過度預期退稅金額與誤判退稅入帳時間,也讓部分民眾在安排繳稅、信用卡還款、生活開銷時出現資金缺口,導致短期資金斷裂或衍生額外費用壓力。
本篇將深入解析「退稅詐騙三大手法」的運作邏輯與話術設計,並提供實用防詐守則與資金調度建議,協助您在2025報稅季守住個人資料與財產安全,同時避免因錯估退稅時間造成生活財務壓力。
陷阱一:假借退稅名義的詐騙陷阱激增
每年報稅季一到,「退稅」便成為詐騙集團最常利用的關鍵詞。根據165反詐騙專線統計,近年來以「退稅為名」的詐騙案例年年攀升,民眾稍有疏忽就可能在不知不覺中洩漏個資,甚至將錢匯入詐騙集團帳戶。2025年報稅季剛開始,已有多起案件發生,三大詐騙手法更是層出不窮,不可不防。
1、掃 QR Code 填寫個資,假冒稅務活動問卷,實為釣魚網站!
這詐騙集團近期假借「稅務數位轉型問卷調查」或「退稅回饋抽獎活動」為由,透過簡訊、Line群組或社群貼文,要求民眾掃描QR Code參與。表面上看似官方活動,實際上導入一頁式詐騙網站,誘使民眾填寫身份證字號、銀行帳號、信用卡資料,甚至下載惡意程式,造成個資外洩與資產損失。實際上,財政部與國稅局不會透過社群平台辦理抽獎,也不會要求輸入完整金融資訊。
2、假通知信件誘導點擊,釣魚信件幾可亂真,小心別點錯!
詐騙郵件常以「扣繳稅款異常通知」、「退稅申請資料不全」為標題,偽造國稅局發信名義,並附上超連結或QR Code,引導使用者至仿冒的財政部網站。這些網站外觀幾乎與官方一致,但目的在蒐集您的身份與金融資料。實務上,國稅局不會主動寄發帶有連結的Email要求您「點選登入」或「補件輸入資料」。
3、來電要求操作 ATM,冒充公務人員來電,實為ATM詐騙陷阱!
詐騙電話多在上班時間撥打,自稱財政部或國稅局人員,聲稱「退稅款項無法入帳」或「帳戶異常需立即解除設定」,要求您攜帶金融卡至ATM依照指示操作。實際上,這是誘導轉帳的詐騙手法,一旦依照操作,帳戶內的資金恐瞬間被轉走。國稅局從不會以電話通知您操作ATM,也不會查詢或凍結您的銀行帳戶。
為何報稅詐騙總能得逞?4大心理弱點成詐騙溫床
每年報稅季節,總有不少人落入詐騙陷阱。即使政府頻繁宣導防詐資訊,仍有民眾受害。究其原因,除了詐騙手法精密外,更關鍵的是人性的四大心理弱點,正好成為詐騙集團下手的最佳切入點:
1、時間壓力下判斷失準
2025年報稅期限雖延長至6月30日,但多數民眾仍傾向「趕快處理、盡快結束」,在時間壓力下,容易忽略訊息的真偽。詐騙集團正是掌握民眾急於報稅的心理,設下看似急迫的通知與假退稅誘餌,降低受害者的防備心。
2、對報稅流程不熟悉
首次報稅的新手、年長者或不習慣數位操作的族群,往往不清楚正規退稅流程與國稅局通知方式,對於偽造的Email、網站或Line訊息難以辨識真偽,自然成為詐騙的首要目標。
3、 恐懼與貪念的心理操作
詐騙話術常見兩大套路:「您未申報、將遭罰鍰」激起法律恐懼;或是「您符合退稅資格,點選即可立即入帳」激起期待。在壓力與情緒雙重驅使下,許多民眾未經查證便貿然行動,導致受害。
4、科技依賴卻缺乏警覺
現代人習慣透過手機處理各項事務,點擊e-mail超連結、掃描QR Code成為日常操作。然而,這些便利工具也成為釣魚詐騙的主要管道。許多民眾未養成檢查網址、來源真偽的習慣,進一步放大詐騙風險。
高額損失佐證問題嚴重
根據警政署統計,2025年1月單週詐騙損失金額高達24.7億元,顯示詐騙成功率之高、影響層面之廣。這不僅是資訊安全問題,更反映出社會大眾對詐騙認知與心理防線的薄弱。
報稅季自保建議:5個實用方法守住荷包安全
面對層出不窮的報稅詐騙手法,唯有提高警覺與落實日常防詐觀念,才能有效自保。以下整理四大實用自保建議,協助您在2025報稅季守住荷包、遠離詐騙:
1、所有退稅通知請以「財政部電子申報系統」為準
國稅局不會主動以電話、簡訊、LINE或社群平台通知您點擊連結或輸入帳戶密碼。若收到來路不明的退稅通知,應立即上官方網站查證,避免點擊不明連結或提供個人資料。
2、 記下退稅入帳時間,避免落入假訊息陷阱
2025年電子申報的退稅款將於7月30日開始陸續撥款,紙本申報則需等到10月。若您在此之前收到「退稅入帳通知」或「補件領款」的簡訊,多半為詐騙。掌握正確退稅時程,是防詐的第一步。
3、網路操作「三步驟」:看網址、查來源、停下來
不論是收到Email、簡訊或LINE訊息,請先檢查網址是否為.gov.tw、是否從國稅局官網導向,若有懷疑,務必停下操作並查證來源。寧可多花幾分鐘查清楚,也不要因為一時急促而受騙。
4、定期關注官方與新聞資訊,強化防詐意識
財政部、警政署與多家媒體每年都會公布最新詐騙手法與防範對策。養成關注這類資訊的習慣,不僅能保護自己,也能提醒親友,共同降低報稅詐騙的成功率。
5、收到可疑Email、簡訊或Line訊息,先撥打165反詐騙專線確認。
若接獲可疑訊息,請即刻撥打 165反詐騙專線 或 0800-000-321 稅務專線查證,守護個資與荷包安全。絕不提供信用卡號、帳戶資訊或OTP驗證碼給任何來電或訊息來源。
陷阱二:誤估退稅金額與時間 打亂資金規劃
「我以為七月就會退稅!」這句話幾乎年年上演。許多人習慣在報稅後,將退稅金額納入暑假旅遊、信用卡繳費、甚至房貸繳納等財務規劃中,卻忽略退稅實際撥付時間與金額往往與預期不同,導致整體資金調度出現落差。
根據財政部公告,2025年綜所稅退稅時程將依申報方式分為三批處理:
退稅批次 | 入帳時間 | 適用對象與備註說明 |
---|---|---|
第1批 | 2025年7月31日(遇假日提前) | 適用於「網路報稅、線上或電話確認稅額試算」者,限帳戶退稅,金額高者優先入帳。 |
第2批 | 2025年10月31日(遇假日提前) | 多數民眾適用,包含人工報稅、二維條碼報稅及補件後完成者。 |
第3批 | 2026年1月20日(遇假日提前) | 包含逾期申報、查核補稅後核定為退稅等案件。 |
常見錯誤1:以為人人都能在7月拿到退稅
即使使用網路報稅,只要資料不全、系統異常或需補件,仍可能被延至第2或第3批,退稅從「暑假資金」變成「過年前壓歲錢」。
常見錯誤2:用試算金額當真實退稅
民眾常以報稅系統試算金額為基準,忽略實際申報時因稅率級距、配偶合併報稅、特別扣除額等因素造成變動,導致實際退稅遠低於預期,甚至出現補稅。
陷阱三:退稅延遲引爆資金鍊斷裂
「我原本打算用退稅來還8月的房貸,結果一直沒收到錢!」
退稅資金延誤造成資金週轉困難的狀況,最常發生在沒有固定薪轉、自營工作者或信用條件不佳者身上。這些族群原本就較難申辦信用貸款或取得低利週轉金,退稅對他們來說,不只是「額外收入」,更是「唯一現金希望」。
然而,退稅不是固定入帳的現金流,而是「政府經查核後有條件撥付」的金額。即使你資格符合,仍可能因帳戶填錯、資料補件、系統延誤等各種因素,導致遲遲未收到款項。這種情況下若無備援計畫,資金鍊一旦斷裂,信用破洞、貸款遲繳、合約違約等後果將接踵而至。
建立退稅風險備援金流,靈活應對資金延遲入帳
退稅雖是現金入帳,但並非即時可得。若未妥善規劃,可能導致原本安排的繳款、貸款或生活開支出現資金落差。為避免資金鍊斷裂,以下是四種可靈活運用的短期資金工具,協助您建立完善的退稅風險備援計畫:
1、 二胎房貸,活化不動產資產、最高貸至100%
若您名下已有房屋、且仍在償還第一順位房貸,仍可申辦「二胎房貸」。此為第二順位抵押貸款,最高可貸至房屋鑑價的100%,扣除原有一胎房貸後,資金運用彈性高。無論是因應短期資金週轉,或整合高利負債,皆是靈活且利率相對低廉的選項。
適用對象:需整合債務、短期應急資金者、經營週轉需求族群。
2、理財型房貸,彈性撥款、利息按用計算
理財型房貸結合房貸與信用貸的雙重優勢,透過設定抵押授信額度後,可依實際資金需求分次動用,每次撥款按實際用額計息,有效降低整體利息支出。同時不影響原本房貸正常繳款,是資金規劃靈活度極高的工具。
適用對象:具房產資產、重視資金使用效率者、需備有長期資金緩衝者。
3、汽車貸款,審核快速、資金撥付彈性
名下如有汽車資產,可以辦理汽車貸款。依車輛鑑價,最高可貸至市值的1.3 倍,貸款額度最高達350萬元,審核流程簡便,最快二個工作天內即可核貸撥款。
適用對象:自營業者、短期急需資金者、有汽車資產待活化者。
報稅季本該是安心等待退稅入帳的時刻,卻往往成為詐騙集團趁虛而入的高風險期。從釣魚簡訊、假冒客服到帳戶異常通知,這些詐騙手法無不緊扣「急迫」、「退稅」、「政府」三大關鍵詞,誘使民眾掉入陷阱。
唯有建立基本的資安意識、定期查核退稅進度、分散資金風險來源,並預留備援金流,我們才能在風險來臨時從容應對、不慌不亂。畢竟,真正守住退稅資金的,不是運氣,而是資訊與準備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