房屋詐騙如何防範

房屋詐騙如何防範?揭露5種常見手法與7招自保祕訣!

近年來,房地產市場熱絡,房屋交易金額高昂,卻也成為詐騙集團鎖定的目標。台灣房屋交易詐騙案件頻傳,從假冒仲介、偽造文件到非法過戶,手法層出不窮。不少購屋者因資訊不對稱、缺乏經驗或過度信任他人,落入陷阱,蒙受重大財務損失。

本篇文章將詳細解析房屋詐騙的常見手法,並提供實用防範對策,幫助您安全交易,避免損失。

一、5種常見房屋詐騙手法

房屋詐騙手法多變,詐騙集團往往利用買賣雙方的資訊不對等或法律漏洞下手。以下是幾種常見的房屋詐騙類型:

1、取得信任,利用「中人」角色詐騙

在房地產市場上,「中人」是一種沒有合法房仲執照的掮客,與正規的房仲公司不同,這類「黑牌仲介」不受政府監管,卻充當房屋或土地交易的媒合者。

在房屋交易中,「中人」指的是媒合買賣雙方的角色,與持有合法執照的房仲(仲介)不同,中人往往沒有正式執照,其行為游走於法律灰色地帶。他們可能透過取得買賣雙方信任,承諾提供優先看房權或低價預售屋,實際上卻收取訂金後人間蒸發。

  • 案例

    阿婷想購買中古屋,在網路上找到一名「房仲」張先生,對方自稱是專業房產顧問,但實際上並沒有不動產經紀人執照。他帶阿婷去看了一間「屋主急售」的房子,價格比市場行情便宜 15%,強調這是他「私下接洽」到的物件。

    張先生要求阿婷 先支付 20 萬元的意向金,保留房源,並表示這筆錢不會進入房仲公司,而是直接與屋主簽訂「內部協議」,避免其他買家競爭。阿婷付款後,過了幾天,張先生以「屋主反悔不賣」為由取消交易,並拒絕退還意向金,最後聯繫不上對方,才發現自己被詐騙。

🔔詐騙方式

  • 這類詐騙集團通常會假扮成專業人士,透過社群媒體或朋友介紹取得信任。

  • 偽裝成仲介或代購,聲稱有內部管道,可獲得「優先購買權」或「獨家折扣」。

  • 要求購屋者支付訂金,卻沒有實際房源,最終人間蒸發。

2、預售屋詐騙

政府自112年7月1日起依《平均地權條例》禁止預售屋換約轉售,但詐騙集團仍透過不法手段誘騙買家。

  • 案例

王先生透過朋友介紹,得知某建案預售屋資訊,標榜「可換約轉售,低於市場價 10%」,並聲稱有內部管道,能優先取得名額。他聯絡了負責銷售的「中人」,對方提供了一份看似真實的 房屋買賣預訂單、合約書、收據,並使用某知名建設公司的名義開立收據,要求支付 50 萬元訂金

王先生付款後,對方承諾 1 個月內完成換約手續,但之後卻開始推託,甚至表示因「政策調整」需再支付額外手續費才能換約。王先生覺得可疑,便直接聯絡該建設公司,卻發現建商 根本沒有提供換約服務,所有文件都是偽造的,這時才驚覺受騙。

🔔詐騙方式

  • 詐騙者會偽造 房屋買賣預訂單合約書收據,並假冒知名建設公司,開立假收據。
  • 受害者支付款項後,才發現該預售屋無法換約,導致金錢損失。

3、假買房真詐騙

詐騙集團會以購屋名義,實施以下詐騙手法:

  • 人頭購屋:詐騙者會找人頭代為購屋,簽署貸款文件後,利用人頭戶借貸後捲款逃逸,導致受害者背負高額貸款。

  • 私自過戶:詐騙者要求購屋者提供 房屋權狀印鑑證明,在受害者不知情的情況下,完成過戶。
  • 民間抵押:詐騙者會謊稱可透過民間貸款快速取得資金,實際上卻暗中將房產過戶至自身名下。

  • 查封拍賣:偽造房貸文件,讓購屋者誤以為房屋已遭法拍,迫使其交出權狀或金錢。

4、假債務詐騙

詐騙者可能以「假債務」為名義,偽造法律文件,迫使購屋者交出房屋所有權。

  • 偽造本票:詐騙集團取得被害人證件影本後,偽造本票,再向法院聲請強制執行。
  • 假代理人: 詐騙集團偽造委託書,委託假代理人出席調解或訴訟,取得調解筆錄後,單方將房屋過戶。

5、借貸詐騙-房屋被過戶走

許多民眾因急需資金,將房屋拿去做借款擔保,卻不知抵押權設定無需過戶。詐騙集團可能趁機要求屋主提供權狀與印鑑證明,隨後將房屋過戶至他人名下,讓屋主血本無歸。

二、房屋詐騙常見手法解析及風險辨識

了解房屋詐騙的運作方式後,我們進一步剖析幾個關鍵環節,幫助您辨識風險:

1、「中人」與「仲介」的差別

合法房仲需持有政府核發的執照,受《不動產經紀業管理條例》規範,而中人多為個人掮客,缺乏法律保障。與中人交易時,務必確認對方身分與交易文件的真偽。

2、預售屋換約的法律限制

根據《平均地權條例》修訂,自112年7月1日起,預售屋簽約後不得換約轉售,違者可能面臨罰則。然而,詐騙集團仍可能利用舊有漏洞,偽造文件進行詐騙。買家應確認交易是否透過履保專戶,並保留相關單據。

3、權狀與印鑑證明的濫用

權狀是房屋所有權的證明文件,印鑑證明則用於交易授權。詐騙集團常以「提前交付權狀」為由,騙取屋主信任,隨後偽造文件過戶。切記,權狀應在過戶當天於地政事務所交付,且印鑑證明應指定用途,避免被挪用。

YouTube video player

三、如何預防房屋詐騙

面對層出不窮的房屋詐騙手法,民眾應提高警覺並採取以下預防措施:

1、確認交易對象與文件真偽

  • 確認政策規範:112 年 7 月 1 日起,預售屋已禁止換約,任何聲稱可換約的交易都可能是詐騙。
  • 聯繫建設公司確認:遇到「換約機會」,請直接聯絡建設公司官方客服,確認是否提供此類服務。
  • 避免私下交易:所有款項應透過 履約保證專戶 進行,不要將訂金直接轉帳給個人或仲介。
  • 查證對方身分:如果對方自稱「建商業務」、「內部人士」,請至內政部不動產經紀業管理系統查詢是否具備合法執照。

2、善用履約保證制度

履約保證(履保)是房屋交易的安全網,透過第三方銀行設立專戶,確保款項在交易完成前受到保護。尤其在預售屋交易中,履保專戶能有效防止詐騙集團捲款潛逃。

3、親自辦理房產轉移

  • 與代書同往地政事務所:房屋過戶時,親自與代書前往地政事務所,確認所有權移轉流程,避免私下交付權狀。
  • 不簽空白文件:簽署任何文件前,務必仔細閱讀內容,切勿將印鑑證明或印章留給他人。

4、申請地籍異動即時通

地政事務所提供「地籍異動即時通」服務,當房屋權利發生變動(如過戶、抵押權設定)時,系統會即時通知屋主。民眾可透過臨櫃或網路申請。

5、指定印鑑證明用途

申請印鑑證明時,應明確指定用途,例如「抵押權設定」或「房屋買賣」,避免被詐騙集團用於其他目的。不限定用途的印鑑證明形同空白授權,風險極高。

6、尋求專業協助

  • 如有房屋買賣相關問題,可諮詢專業地政士、律師或不動產經紀人。
  • 雙代書制度: 買賣房屋就是要用履保專戶,雙代書制度,以確保交易安全。

7、 選擇合法金融機構貸款

  • 避免民間貸款公司操作不當。
  • 避免透過不明人士代辦房屋買賣或貸款,交易過程應全程監督。
  • 房貸借款只需設定「抵押權」,不需過戶房產,如對方要求過戶,即為詐騙!

四、房屋買賣注意事項總整理

為避免房屋詐騙,民眾在買賣過程中應謹記以下原則:

1、保留交易證據

無論是預訂單、收據或合約書,均應妥善保存。若發現詐騙跡象,可作為報案證據。

2、親自監督每個環節

從簽約到過戶,親自參與並保留所有文件影本,避免因疏忽落入詐騙陷阱。

3、避免私下換約

112年7月1日後,預售屋換約已受法律限制。任何私下換約行為均屬違法,買家應拒絕參與,並向代銷公司舉報。

五、常見問題

Q1:什麼是履約保證?如何避免預售屋詐騙?

履約保證(履保)是由銀行設立的專戶,確保交易款項安全,特別能防止預售屋詐騙中詐騙集團捲款潛逃。簽約時確認合約是否註明履保帳戶。

Q2:房屋抵押借款需要過戶嗎?

不需要。正規房貸只需設定抵押權,無需過戶。若對方要求過戶房產,極可能是借貸詐騙,應立即拒絕並報警。

Q3:地籍異動即時通有什麼用?

地籍異動即時通是地政事務所的服務,當房屋權利變動(如過戶、抵押)時即時通知屋主,可有效防範私自過戶詐騙。可臨櫃或線上申請。

Q4:如果發現房屋被私自過戶怎麼辦

立即停止付款,保留證據(如合約、匯款紀錄),撥打165反詐騙專線或至警局報案,並聯繫律師評估追回房產的可能性。

房屋交易詐騙手法多變,但掌握流程與法律工具能大幅降低風險。無論是預售屋詐騙假代理人房屋詐騙案例還是借貸抵押,謹慎查證是自保關鍵。建議定期查閱內政部「不動產交易安全專區」或地政事務所網站,獲取最新防詐資訊。若已受騙,請立即報警並撥打165反詐騙專線,維護權益。